鄭崇華先生籌資30萬新台幣,於台北縣新莊民安路田埂邊的小廠房成立台達電子,創始員工僅十五人,生產電視零件,主要產品為電視線圈和中周變壓器(IFT)。
1971
-
1971年的世界—充滿美好希望的年代
科技發展持續前進,如IBM的8吋磁碟片、Intel推出的第一台微處理器,彷彿宣告世界即將跨入資訊時代。提倡自由市場經濟的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更是當時倍受推崇的經濟學家,其名言:「企業最大及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追求利潤。」深刻影響政府當局以及全球經濟體系運作。
-
1971年的台灣—身處風雨飄搖的時代
台灣從「進口替代」走向「出口擴張」模式,工業產值和出口貿易逐年提升,政府宣布興建第一條高速公路。然而,在國際政治局勢上,台灣卻正式退出聯合國,對仰賴貿易的台灣經濟發展影響甚鉅。
1975
-
面臨全球經濟不景氣及石油上漲衝撃,開啟了十大建設,改善基礎建設及工業轉型。
-
《科學》期刊刊出論文,首見將「地球暖化」與人類活動產生因果連結。
1980
台達全球化的第一步,是在美國成立辦事處。除就近服務客戶外,也可與美國總公司往來,無須透過台灣的國際採購處來接單。
-
設立台灣第一座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鼓勵投資附加價值高的技術密集產業,逐漸朝科技化發展。
1981
1980年代個人電腦市場興起,台達順勢跨入該領域,進入電腦市場的第一個產品是電源雜訊濾波器(EMI Filter),為國內第一家電源雜訊濾波器廠商,憑藉品質與價格優勢,獲得客戶的青睞,時至今日台達依舊為電源雜訊濾波器的主要供應商。
-
1980年代全球迎向個人電腦時代,國際各品牌紛紛推出首部個人商用電腦,台灣電子產業興起。
1983
電源供應器,是台達在1980年代業績大幅成長的關鍵。
1980年代大多使用傳統矽鋼片製造的變壓器,產品又重又大,效率僅有50%甚至更低,而台達開發的交換式電源源供應器,不但輕薄短小,在當時效率至少可達60%之上。
為強化產品品質,台達於1985年開始生產表面黏著方式設計之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是全球第一家這麼做的廠商。
台達不斷提高電源產品的能源轉換效率,時至今日,產品效率都超過 90%以上,尤其通訊電源效率領先業界達 98% 、太陽能逆變器效率更高達 99.2%。
-
個人電腦的需求擴增,電源供應器亦擴大需求。
-
台灣人口數量逼近1800萬,人均GDP挑戰3000美元。
1988
無碳刷式直流風扇是電腦散熱的產品,因電源供應器的訂單大增,外購風扇常常遇到供貨吃緊的問題,因此台達決定自行開發。台達不斷改良設計、製程,以及持續開發自動化。後來在技術上有重大突破,競爭力大增,在2006年躍居全球市占第一。
-
全球人口突破51億,氣候變遷問題越發引起國際關注,聯合國成立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科學證據。
-
台灣經濟全速狂飆的一年,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
台達1983年開始生產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當年度營業額就比1982年成長87.5%;1983-1988年的五年間,台達營業額成長了九倍,於1988年突破一億美元,當年度股票上市,成為電子業第八家上市公司,股票代號2308。
泰達電子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成立於1988年,最初專注於電源及散熱管理產品的設計製造。1995年,泰達股票上市, 目前已成為在泰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最大電子產品供應商。2019年台達子公司DEISG公開收購取得泰達42.85%股權,台達電子及其子公司累積持有泰達目前已發行流通在外 63.78%股權,泰達正式成為台達子公司。
1989
為強化電源供應器的技術能力,台達向國內外學界尋求合作。發現最好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實驗室就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 的電力電子學中心(VPEC),主持人是李澤元博士。雙方合作日益頻繁,後來在校園成立獨立的「台達電力電子實驗室」,邀請Milan M. Jovanović主持,開發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電源供應器。後來台達於北卡羅萊納州Raleigh Research Triangle Park興建一座實驗室大樓,離維吉尼亞大學不遠,可以就近合作。
-
現代生活的便利,大多源自電力電子(Power Electronics)技術的發展, 90年代進入創新時期。
-
全球網路(World Wide Web)被首次提出。
1990
創辦人鄭崇華先生感念台灣社會為台達電子公司的成長提供良好基礎,與台達電子企業於1990年共同成立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投入科技研發、人才教育、環境保護等工作,冀盼以此回饋社會。
-
世界第一個網頁瀏覽器被發明。90年代中期,全世界興起網路熱潮,此時台灣產業發展以資通訊科技為主。
-
聯合國IPCC公佈首份氣候評估報告;之後每5~7年出版的氣候報告皆被奉為權威,統整地球暖化的影響,以及應對建議。
-
台灣首次出現官方統計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1.38億公噸)。這一年的排放水準,後來成為許多先進國家設定長期減碳計畫的基準年份。
1991
由日商進工業株式會社(Susumu)提供台達技術,來台合資設立「乾坤科技」,專注於被動元件領域不斷研發創新,持續向微型化及模組化產品邁進。
-
電子產品日益「微小化」,世界上第一部智慧型手機裝置誕生於90年代初期。
1992
台達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座工廠設在東莞的石碣鎮,由此開始深耕中國大陸市場。目前台達東莞廠區已成為集創新、研發和製造一體的產業基地,為全球客戶提供嵌入電源、網路通信系統和風扇與散熱管理等產品。
-
台灣人均GDP正式突破一萬美金大關。
-
台灣政府正式於1990年開放對中國投資,此年進入台商西進熱潮。
-
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該公約締約方自1995年起每年召開會議(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評估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
上海中達-斯米克電器電子有限公司是由「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國「斯米克股份有限公司」與浦東「民鑫實業總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合資企業,後於2003年正式更名為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1996
台達基金會長期與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合作,自1996年起每年資助優秀公務人員赴海外進修考察,期盼擴大國家公務人員視野。得獎者返國後,亦會透過座談會或公開演說分享其進修成果,對社會和公務體系發揮莫大影響。截至2019 年為止,累計已培養出58 位優秀公務人員,包含3 位副市長、5 位部長級官員。
-
1997年簽訂《京都議定書》,為全球第一個減碳協議。
1999
達創科技自1989年創立於台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網路通訊事業部,原先是為了測試產品,工程師自己做了網路產品來測試台達的零件,進而投入區域網路零件開發,專注在網路通訊產品的研發、設計與製造,在業績穩定日增之際,在1999年正式獨立為「達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年併入台達電子。
-
美國綠建築委員會(USGBC)於1998年推出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為全球最具公信力的綠建築認證體系之一。
-
1998年全世界首次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全球有16%的珊瑚死亡,許多海域的生態系未能回復以往。
-
全球景氣下挫及產業逐漸空洞化,1998年台灣人均GDP首次出現負成長。
台達電力電子研發中心(DPEC)由院士級專家李澤元教授主持,2000年隨即啟動的「台達電力電子科教發展計畫」通過與清華、浙大等十校進行科研合作,致力於推動中國乃至全球電力電子與傳動學科的進步與交流。
2001
為感念泰達電子當初創立時有一批來自泰北到台灣讀書的僑生協助,2001年起台達基金會與泰達電子共同長期投入泰北華文教育推廣工作,每年於泰北地區頒發華校學生獎助學金,累計共5,200人次高中以下的學子受益,另也有121 位學生,接受基金會獎學金資助來台唸大學。
2003
歐洲通訊電源領導廠商Ascom Energy Systems (AES),更名為Delta Energy Systems。AES的產品與台達重疊性低,台達除了透過AES原有的通路除了打進歐洲市場外,也同時邁入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
-
台灣獲准於2002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然而,全球資訊產業泡沫化、SARS 疫情擴散,當年流入台灣的外資僅是2001年的十分之一。
2005
為鼓勵青年領袖及學者出國進修,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於環保議題上,2005年起台達基金會與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長期合作頒發「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截至2020年為止,已培養上百位碩、博士生及學術人才,領域橫跨相當多元。
2006
台達於2006年8月起,與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達成長期合作的共識,至今已連續十五年冠名贊助八屆「台達盃國際太陽能建築設計競賽」。本競賽致力於把太陽能建築技術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讓更多人體會到綠建築的好處,同時從世界各地的大學院校、設計中心及產業界培養年輕設計師,鼓勵未來的建築師在學生階段就接觸綠建築,共同為推廣綠色建築及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貢獻心力。競賽每兩年舉辦一次,由國際太陽能學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主辦。
-
國際能源署(IEA)統計,建築物佔全球能源消耗的三分之一以上,佔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近40%,愈來愈多國家合力推動零耗能建築。
2002年創辦人鄭崇華對《綠色資本主義》一書中提到的綠建築留下深刻的印象;2004~2005年間,多次帶領台達團隊參訪全球綠建築;2005年,適逢台達預備在南科興建廠房,便決心往後的廠辦都要打造成綠建築,台達台南廠是全台第一座全數通過EEWH評估系統九大指標的「黃金級綠建築」,啟用仍持續改善,2009年升格為「鑽石級綠建築」。
2008
啟用印度 Rudrapur 廠,製造電源、視訊、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等產品,2011年取得LEED-India 黃金級綠建築標章,這是台達全球首座獲得美國LEED認證的綠建築,也是台達在印度的第一座綠建築。
-
美國爆發次貸風暴,延燒全球金融海嘯,並衝擊台灣產業。
-
大規模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被首次提出,突破過往實體授課的限制。
-
2009年台灣中南部因莫拉克風災遭受嚴重災情,驚人雨量引發土石流,全台灣見識到極端氣候的無情和難以預測。
台達創造綠色商機、帶動產業發展被受肯定,2008年榮獲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之最高榮譽「卓越創新成就獎」;2012年再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首獎「卓越創新企業獎」。
2010
台達品牌元年,經營團隊針對台達的品牌戰略達成共識,將以台達成立近四十年來的企業經營使命「環保 節能 愛地球」為品牌遠景,期許台達成為「綠色節能方案的提供者」。
-
聯合國宣布清潔用水和衛生是基本人權,反應水資源面臨問題。
-
全球景氣復甦,台灣人均GDP也即將跨越兩萬美元大關。
2011
桃園研發中心全面導入台達節能與工業自動化產品和控制系統,設置太陽能板、LED照明、水資源處理系統以及再生能源供電等節能裝置,一年預估可省下電費超過五百萬台幣、減少約一千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採用節水器具以及雨水回收系統,每年預估節水可達到75%(約三千公噸),是名符其實的自動化智慧綠建築。
桃園研發中心是台達工業自動化系統和電動車動力系統的研發基地,同時也是智慧綠建築解決方案的應用實驗場所和成功案例。台達透過桃園研發中心的運作,能獲得樓宇自動化控制以及節能系統的實際數據以及使用經驗,隨時進行系統調整和功能驗證。智慧綠建築除了環保節能外,同時可為企業節省營運成本,為員工提供舒適工作環境,大幅提升企業整體生產力。
台達創辦人鄭崇華捐贈母校成功大學新台幣一億元打造台灣第一座的零碳綠建築「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以推動綠建築之研究風氣,並紀念他最尊敬的政治家孫運璿先生。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由成大林憲德教授設計,被「綠建築教父」尤戴爾松(Jerry Yudelson)誇讚是世界上最綠的綠建築。
2020年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案例也被放入台達基金會同仁與IPCC WGIII副主席共同合寫的全球低耗能建築研究IPCC AR6第一版草案中,已於2020年10月刊登;林憲德教授也於2020年將該棟建築列為國內建築能源護照的先期示範點。
上海運營中心暨研發大樓整合台達集團銷售與服務網路,以快速反應市場所需,加強整體研發能力,象徵台達集團營運拓展新的里程碑。整棟建築以現代節能的工法建造,屋頂架設台達集團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內部使用LED照明,並設雨水回收設施,節能省電。
上海運營中心暨研發大樓,除擔任行政運營樞紐的角色之外,還設有包括電力電子、視訊、汽車電子、新能源、語音辨識、網路通訊等多個大型研發單位。
2012
台達台南分公司獲經濟部工業局頒發綠色工廠標章,成為全台首座通過一般行業別清潔生產評估系統認證之綠色工廠,再次以具體行動實踐台達「環保 節能 愛地球」的經營使命。
-
台灣電子、電機與資通訊產品出口比重提升,相較1981年成長兩倍之多。
-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MOOC於全球流行。
由台達基金會於莫拉克風災後捐助重建的那瑪夏民權國小,於2015-2017年達到淨零耗能,節能成效高達93%,並取得台灣綠建築標章 EEWH鑽石級認證。2019年進一步導入分散式能源系統,整合再生能源、儲能、功率調節以及能源管理系統,讓學校優先使用太陽能和儲能系統的綠電。如此自給自足的整合,提升了再生能源的使用與防災韌性。過去幾年汛期時國小也成為防災中心,收容超過5,000避難人次。2021年取得LEED既有建築白金級認證及LEED Zero Energy認證,成為亞洲首座 LEED 零能耗認證的綠色校園。
正式通過新任經營團隊,由原任副董事長暨執行長海英俊接任董事長、原任總裁暨營運長柯子興接任副董事長、原任中國區總裁鄭平擔任執行長、原任資深副總裁李忠傑接任總裁暨營運長。創辦人鄭崇華先生仍續任台達董事並且接受董事會敦請,擔任台達榮譽董事長。
2013
基金會於2007年開始派員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UNFCCC COP),並於2013年取得UNFCCC正式觀察員身分。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成為《看見台灣》首位的主要贊助者,紀錄片於2013年11月於院線正式上映,影片上映後迴響熱烈,創下台灣紀錄片最高票房,及百萬人次最多觀影人次紀錄,不但獲得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殊榮,更引起社會關注河川汙染與國土破壞事件。
全球最大節慶燈體「台達永續之環」高10米、寬達70米,曲面環繞270度,從不同角度欣賞的震撼效果各異其趣。「台達永續之環」的設計概念是「恒」,藉易經「恒」卦,「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的意涵闡述台達集團的永續理念。
自設計階段我們就請成大建築系林憲德教授協助導入符合在地化需求的「建築碳稽核-建築物二氧化碳排放減量評估」系統,打造台灣首座碳稽核建物。燈會後我們將鋼構捐給台東大溪國小建置風雨球場、將投影布幕製成環保袋供志工環境教育使用、將234組LED照明燈具捐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台達永續之環」亦獲得國際A+建築大獎之肯定。
2014
創辦人鄭崇華先生有感於在學生時期受到幾位教學認真的老師啟迪了他對數理的熱情,也深信教育可以改變下一代,若教育能與科技結合,創新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潛能,進而成為改變世界的動能,因此於2014年成立DeltaMOOCx計畫。
DeltaMOOCx 線上學習平台是台達基金會針對高中、高工及科技大學設計的線上免費學習課程,主要以技職教育為發展核心,結合與產業趨勢相符的工業自動化學程,同時更將課程向下延展至高中職的自然基礎學科。截至2020 年為止,平台已觸及全台灣各地174 所學校,教學影片點閱數累積突破1,000萬。基金會另外針對平台進行社會投資報酬率(SROI)評估,每投入1 元的成本,平均可以創造超過9元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力。
2015
Eltek ASA成立於1971年,1998年股票在奧斯陸證券交易所上市,總部設於挪威的德拉門市,為電源設計、製造與銷售之廠商,深耕歐美市場四十多年,全球設有60多個業務據點,總員工數約2400人。透過Eltek服務網絡,更進一步強化台達集團全球布局版圖,擴大在美洲、歐洲與非洲等地區的電源銷售據點與團隊服務。
-
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00ppm,較工業革命前280ppm竄升40%以上。
-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 21屆締約國會議於法國巴黎召開,通過《巴黎協定》,須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以下,積極目標為1.5℃。
-
台灣政府首次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作為長期減碳的管制法源。
創辦人鄭崇華率領經營團隊及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代表前往巴黎COP21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參加台達規劃的「前進巴黎」系列活動,包括聯合國主會場企業展示、大皇宮「Delta21綠築跡-台達綠建築特展」、「永續創新論壇」、「Delta21綠建築論壇」以及受德國館邀約共同主辦官方周邊會議等,與世界各國代表分享台達長期耕耘的綠建築及節能減碳成果。
2016
台達首座自營大型太陽能發電廠「台達赤穂節能園區」,位於日本兵庫縣赤穂市山區、裝置容量4.6MW的新電廠占地面積96,000平方公尺,最大特色是以中型太陽能逆變器打造分散式架構發電系統,以因應不規則地形並提升整體發電效率,為日本最大等級採用分散式系統的特別高壓太陽能電廠,併聯到33,000伏的電網,預計年發電約490萬度,相當於供應當地930個住戶一年用電所需。根據日本可再生能源特別處置法,「台達赤穂節能園區」發電所得電力將全數有償提供給電力公司,也為台達開創新的營運模式。
-
再生能源政策網(REN21)報告,全球再生能源產製的低碳電力,已佔全球發電量三成,滿足約24.5%電力需求。
總統府頒贈台達創辦人鄭崇華先生二等景星勳章,表彰鄭先生長期在發展科技、引導產業升級及培育人才方面對國家的卓越貢獻。景星勳章於1941年頒行,分一至九等,頒授對國家政務及社會貢獻卓著的人士。
台達總部台北瑞光大樓獲得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LEED既有建築改造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台達瑞光大樓力行節能改造,採用台達自有產品及節能方案,自2011年至2015年五年內建築總用電量減少40 %。其中,照明用電節電74 %、空調用電節電25 %,尤其在LEED能源效率使用項目獲得滿分的肯定,相較國際相似地理環境的建築物節電可達56%。
2017
台達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率先以科學基礎訂定減碳目標,提出以2014年為基準年,2025年達到下降56.6%碳密集度,並於2017年12月通過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符合性審查,成為台灣第一家且為全世界前100家通過審核的企業。這是台達繼2014年達成用電密集度較2009年下降50%的目標後,再次自主承諾,展現節能減碳的決心,具體回應控制全球升溫2℃以內的目標。
2018
台達關聯企業Digital Projection,於歐洲國際視聽暨整合系統展(Integrated Systems Europe, ISE 2018)中,發表獨步全球的25,000流明超高亮度的DLP® 8K投影機。這台型號為INSIGHT Laser 8K的投影機,以深獲市場好評的INSIGHT Laser機型為基礎,運用台達專有的光學及訊號處理技術,並搭配台達在電源及散熱方面強項,完整將8K超過3,300萬畫素的影像呈現於觀眾眼前。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於上海舉辦「Greenbuild 中國大會暨博覽會」,台達受邀出席並做主題分享,與全球綠建築行業領袖、專家和實踐先鋒代表共同交流綠建築推廣經驗,台達於大會中獲頒2018年度「綠色先鋒獎」與「行業先鋒獎」兩大榮譽。
台達榮獲第三屆「總統創新獎」,此為以國家元首名義頒贈表揚「多元創新」的最高榮譽獎項。本屆總統創新獎共有249件報名,歷經長達半年的審核流程。評審團認為,台達深耕創新,運用永續發展經營模式,不僅對於我國社經發展貢獻卓著,也為臺灣創新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芒。
勞動部主辦的「國家人才發展獎」,台達從百餘家申請機構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以「健全的全球人才發展體系」、「人才發展與內外部訓練資源有效整合」、「提供多樣創新的全球人才發展方案」及「建構即時且透明的知識共享與學習平台」四大特色獲得評審高度青睞。
2019
台達總部IT 資料中心經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審核,通過八項指標,不僅獲得最高等級的白金級認證,更是目前LEED V4全球所有資料中心申請案件中最高分者。資料中心使用多項台達自家的資料中心與節能解決方案,包括:高效率電源系統、精密式空調與氣流管理、LED節能照明方案、全面性能源監控系統等,搭配資訊服務部開發的IT資料中心深度虛擬化管理策略,於美國綠建築協會「能源與大氣」審核指標中,獲得能源效率最佳化的滿分,是全球首座在該項目獲得滿分的資料中心。
-
IPCC發佈《氣候變遷下的海洋與冰凍圈報告(SROCC)》,預估全球的海洋與水環境即將產生巨變。
2020
台達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以在電源技術、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育的卓越貢獻,榮獲「第六屆中國電源學會科學技術獎-傑出貢獻獎」。中國電源學會在中國大陸電力電子界深具代表性,此獎為學會頒發的最高個人榮譽 。
-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然而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統計,此年世界整體排放量驟降7%。
-
台灣海域海水溫度過高,中央研究院調查,四成以上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是有科學紀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
由RobecoSAM與S&P Dow Jones 共同發行的「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成立於1990年,是全球第一個追蹤頂尖企業的指數,更是國際上具公信力的永續評比之一。
台達以具體行動因應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在全球領導企業高度競爭的道瓊永續指數評比中,連續三年、第五度脫穎而出獲得產業領導者殊榮,並連續十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及連續八年入選「新興市場指數」。
道瓊永續指數成立於1999年,為全球第一個追蹤頂尖企業的社會指數,也是全球最具公信力的企業永續評比之一,係由RobecoSAM與S&P Dow Jones兩家公司共同發行。道瓊永續指數每年邀請全球2,500大企業,分成60類產業,依經濟、環境、社會三大面向進行深度評析,是全球投資人投資「永續經營企業」的重要指標。
台達連續第十年入選,品牌價值再次躍昇,連續八年成長,較2019年提升11%,達3.31億美元。台達品牌強調創新和節能,獨特性在於業務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結合。2020年是台達的「品牌十年」。一路秉持Smarter. Greener. Together. 的品牌定位與承諾,同時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十年來品牌價值穩健增長,並成功轉型由零組件供應商邁向系統整合方案的提供者。「台灣最佳國際品牌價值調查」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並由國際專業品牌鑑價機構Interbrand協助執行。
由台達基金會委託日本 NHK Enterprises 拍攝,為世界第一部以環境關懷為主軸的 8K 超高畫質紀錄片,2019 年於 NHK BS 8K / 4K 頻道上映,並陸續在台灣各地巡演,呼籲大家都能正視全球暖化與水資源議題,累計超過 1 萬人次觀看;榮獲 2020 年第 53 屆休士頓國際影展紀錄片短片類金獎。
CDP(原「碳揭露計畫」)評鑑公布,台達在「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 與「水安全」(water security) 兩大環境主題評鑑結果中,均獲得頂尖評級「A」領導級殊榮,為本年度 CDP 評鑑的全球 9,600 家企業中,台灣業界首度獲得雙「A」的領導級企業之一,同年台達亦取得廢棄物零掩埋最高白金等級 (UL 2799),充分肯定台達以具體行動因應氣候變遷與水安全風險的努力,呼應全球永續發展趨勢。
2021
台達宣布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識 RE100,承諾台達全球所有據點,將於 2030 年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及碳中和的總目標,為台灣高科技製造業中,首家承諾於 2030 年達到 RE100 目標的企業。RE100 是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 CDP 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 2020 至 2050 年間達成 100% 使用綠電的時程,並逐年提出規劃。